唐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 太和六年

(壬子 公元832年)

春,正月,壬子,诏以水旱降系囚。群臣上尊号曰太和文武至德皇帝。右补阙韦温上疏,以为:“今水旱为灾,恐非崇饰徽称之时。”上善之,辞不受。

三月,辛丑,以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兼侍中,充忠武节度使;以邠宁节度使李听为武宁节度使。

回鹘昭礼可汗为其下所杀,从子胡特勒立。〔〖胡三省注〗《考异》曰:旧传云:“七年三月,回鹘李义节等将譢马到,且报可汗二月二十七日薨,已册亲弟萨特勒。废朝三日。”今从新传。〕

李听之前镇武宁也,有苍头为牙将。〔〖胡三省注〗考新、旧书,李听前此未尝镇武宁。窃意此苍头盖从听兄愿素镇武宁,遂得为牙将也。〕至是,听先遣亲吏至徐州慰劳将士,苍头不欲听复来,说军士杀其亲吏,脔食之。听懼,以疾固辞。辛酉,以前忠武节度使高瑀为武陵节度使。

夏,五月,甲辰,李德裕奏修邛崃关及移巂州理台登城。〔〖胡三省注〗邛崃关,或作邛峡关,误也。邛崃关在雅州荣经县,所谓邛崃九折坂,王尊叱驭处也。祝穆曰:邛崃关在巂州北九十里。巂州先治越巂县。宋白曰:越巂,汉邛都地。台登,汉旄牛地。《李心传》曰:邛崃关,近荣经,去黎州六十里。〕

秋,七月,原王逵薨。〔〖胡三省注〗逵,代宗子。〕

冬,十月,甲子,立鲁王永为太子。初,上以晋王普,敬宗长子,性谨愿,欲以为嗣。会薨,〔〖胡三省注〗晋王普,太和二年薨,见上卷。〕上痛惜之,故久不议建储,至是始行之。

十一月,乙卯,以荆南节度使段文昌为西川节度使。西川监军王践言入知枢密,数为上言:“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,绝后来降者,非计也。”上亦悔之,尤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。附李德裕者因言“僧孺与德裕有隙,害其功。”上益疏之。〔〖胡三省注〗尤者,以为愆过也。疏者,情不相亲也。〕僧孺内不自安,会上御延英,谓宰相曰:“天下何时当太平,卿等亦有意于此乎!”〔〖胡三省注〗责其尸位素餐,无佐理兴化之心。〕僧孺对曰:“太平无象。今四夷不至交侵,百姓不至流散,虽非至理,〔〖胡三省注〗至理,犹言至治也。〕亦谓小康。〔〖胡三省注〗康,安也。〕陛下若别求太平,非臣等所及。”退,谓同列曰:“主上责望如此,吾曹岂得久居此地乎!”因累表请罢。十二月,乙丑,以僧孺同平章事,充淮南节度使。

臣光曰:君明臣忠,上令下从。俊良在位,佞邪黜远。礼修乐举,刑清政平。奸宄消伏,〔〖胡三省注〗宄,音轨。〕兵革偃戢。诸侯顺附,四夷怀服。时和年丰,家给人足。此太平之象也。于斯之时,阍寺专权,胁君于内,弗能远也;籓镇阻兵,陵慢于外,弗能制也;士卒杀逐主帅,拒命自立,弗能诘也;军旅岁兴,赋敛日急,骨血纵横于原野,杼轴空竭于里闾,而僧孺谓之太平,不亦诬乎!当文宗求治之时,僧孺任居承弼,进则偷安取容以窃位,退则欺君诬世以盗名,罪孰大焉!〔〖胡三省注〗按《书·冏命》,旦夕承弼厥辟,本不专指宰相。温公取翊辅之义,遂以为宰相之任。又公以进退之道责牛僧孺,亦有见于后之窃位盗名如僧孺者。〕

珍王诚薨。〔〖胡三省注〗新书:“诚”作“諴”。諴,德宗子也。〕

乙亥,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入朝。

丁未,以前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兵部尚书。

初,李宗闵与德裕有隙,〔〖胡三省注〗事见二百四十一卷穆宗长庆元年。〕及德裕还自西川,上注意甚厚,朝夕且为相,宗闵百方沮之不能。京兆尹杜悰,宗闵党也,尝诣宗闵,见其有忧色,曰:“得非以大戎乎?”〔〖胡三省注〗兵部掌戎政,尚书其长也。故悰隐语谓之大戎。〕宗闵曰:“然。何以相救?”悰曰:“悰有一策,可平宿憾,恐公不能用。”宗闵曰:“何如?”悰曰:“德裕有文学而不由科第,常用此为慊慊,〔〖胡三省注〗慊,苦簟翻。慊慊,不快之意。〕若使之知举,必喜矣。”〔〖胡三省注〗知举,知贡举也。〕宗闵默然有间,曰:“更思其次。”悰曰:“不则用为御史大夫。”〔〖胡三省注〗不,读曰否。〕宗闵曰:“此则可矣。”悰再三与约,乃诣德裕。德裕迎揖曰:“公何为访此寂寥?”悰曰:“靖安相公令悰达意。”〔〖胡三省注〗李宗闵盖居靖安坊,因以称之;如后刘崇望居光德坊,呼为光德刘公之类。〕即以大夫之命告之。德裕惊喜泣下,曰:“此大门官,〔〖胡三省注〗唐制:大朝会,御史大夫帅其属正百官之班序,迟明列于两观,故以为大门官。〕小子何足以当之!”寄谢重沓。宗闵复与给事中杨虞卿谋之,事遂中止。〔〖胡三省注〗牛僧孺患失之心重,李德裕进取之心锐,所谓楚则失矣,齐亦未为得也。〕虞卿,汝士之从弟也。〔〖胡三省注〗杨汝士见二百四十一卷穆宗长庆元年。〕



【作者介绍】

  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《宋史》,《辞海》等明确记载,世称涑水先生。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北宋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有史学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

详情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