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永隆元年
(庚辰 公元680年)
春,二月,癸丑,上幸汝州之温汤;戊午,幸嵩山处士三原田游岩所居;己未,幸道士宗城潘师正所居,〔〖胡三省注〗《考异》曰:旧传,“师正,赵州赞皇人。”今从《实录》。〕上及天后、太子皆拜之。〔〖胡三省注〗史言帝崇信异端。〕乙丑,还东都。
三月,裴行俭大破突厥于黑山,〔〖胡三省注〗黑山一名杀胡山,在丰州中受降城正北,如东八十里,亦谓之呼延谷。〕擒其酋长奉职,可汗泥熟匐为其下所杀,以其首来降。
初,行俭行至朔川,〔〖胡三省注〗《考异》曰:旧传作“朔州”。今依实录及统纪。余按唐朔州治善阳县,汉定襄县地。单于府治金河县,汉云中郡城也。自朔州至单于府三百五十七里。以裴行俭军行次。考之,先至朔州而后至单于府北,则旧传朔州为是。〕谓其下曰:“用兵之道,抚士贵诚,制敌尚诈。前日萧嗣业粮运为突厥所掠,士卒冻馁,故败。今突厥必复为此谋,宜有以诈之。”乃诈为粮车三百乘,每车伏壮士五人,各持陌刀、劲弩,〔〖胡三省注〗陌刀,大刀也;一举刀可杀数人。唐六典曰:陌刀,长刀也,步兵所持,盖古之斩马剑。《释名》曰:弩,怒也,有怒势也。其柄曰臂,似人臂也。钩弦者曰牙,似牙齿也。牙外曰郭,为牙之规郭也。合名之曰机,言如机之巧也;亦言如门户枢机,开阖有节也。乘,绳证翻。〕以羸兵数百为之援,且伏精兵于险要以待之;虏果至,羸兵弃车散走。虏驱车就水草,解鞍牧马,欲取粮,壮士自车中跃出,击之,虏惊走,复为伏兵所邀,杀获殆尽,自是粮运行者,虏莫敢近。
军至单于府北,抵暮,下营,掘堑已周,行俭遽命移就高冈;诸将皆言士卒已安堵,不可复动,行俭不从,趣使移。是夜,风雨暴至,前所营地,水深丈馀。诸将惊服,问其故,行俭笑曰:“自今但从我命,不必问其所由知也。”
奉职既就擒,馀党走保狼山。〔〖胡三省注〗狼山,歌逻禄右厢部落所居也。永徽元年,置狼山州,属云中都护府。〕诏户部尚书崔知悌驰传诣定襄宣慰将士,且区处馀寇,行俭引军还。
夏,四月,乙丑,上幸紫桂宫。
戊辰,黄门侍郎闻喜裴炎、崔知温、〔〖胡三省注〗闻喜县,汉属河东郡。隋以汉闻喜县为绛县,以汉绛县为曲沃县,以桐乡置闻喜县,寻改为桐乡县;武德元年复曰闻喜,属绛州。〕中书侍郎京兆王德真并同中书门下三品。知温,知悌之弟也。
秋,七月,吐蕃寇河源,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击却之。〔〖胡三省注〗《考异》曰:《实录》:“吐蕃大将赞婆及素和贵等帅众三万进寇河源,屯兵于良非川。辛巳,河西镇抚大使、中书令李敬玄统众与贼战于湟川,官军败绩。副使、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帅精骑三千,夜袭贼营,杀获二千余级,赞婆等遂退。擢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,诏敬玄留镇鄯州以为之援。”按仪凤三年九月,敬玄已与吐蕃战败于青海,常之夜袭贼营,贼乃退,与此事颇相类。旧书《敬玄传》:止一败,无再败。常之传:“仪凤中,从敬玄击吐蕃,走跋地设,充河源军副使。时赞婆等屯良非川,常之夜袭贼营,走之,擢为大使。”事似同时。新书《敬玄传》:战青海,又战湟川,凡再败。《常之传》:仪凤三年,袭跋地设。调露中,袭赞婆。《唐历》、《统纪》皆无今年敬玄败事。又《实录》,今年八月丁巳,敬玄贬衡州刺史。辛巳至丁巳,才三十七日。贾耽皇华四达记,自长安至鄯州约一千七百余里。时高宗又在东都,若敬玄败后,累表称疾,得报乃来,至东都,必数日乃贬,非三十七日之内所能容也。今略去敬玄湟川败事,但云吐蕃寇河源,常之击却之而已。今按刘昫《唐书·地理志》:鄯州在京师西一千九百一十三里。〕擢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。常之以河源冲要,欲加兵戍之,而转输险远,乃广置烽戍七十馀所,开屯田五千馀顷,岁收五百馀万石,由是战守有备焉。
先是,剑南募兵于茂州西南筑安戎城,以断吐蕃通蛮之路。〔〖胡三省注〗宋白曰:茂州本冉駹之国,汉开为汶山郡。华阳国志云:宣帝地节三年,武都白马羌反,使骆武平定之。汶山吏民诣武自讼,一岁再度更赋至重,边人贫苦,无以供给,求省郡,遂省汶山郡,复置都尉。今州即汉蜀郡汶江县,梁普通三年,置绳州,取桃关之以绳作桥以名州。后周为汶州,置汶山县。唐改茂州,取界内茂滋山而名。〕吐蕃以生羌为乡导,攻陷其城,以兵据之,由是西洱诸蛮皆降于吐蕃。吐蕃尽据羊同、党项及诸羌之地,东接凉、松、茂、巂等州;南邻天竺,西陷龟兹、疏勒等四镇,〔〖胡三省注〗党,底朗翻。巂,音髓。龟兹,音丘慈。〕北抵突厥,地方万馀里,诸胡之盛,莫与为比。
丙申,郑州刺史江王元祥薨。〔〖胡三省注〗郑州,汉荥阳县地。汉荥阳属河南郡,晋分为荥阳郡,后魏属北豫州,后置郑州,隋开皇十六年改曰管州,大业初,复曰郑州。〕
突厥馀众围云州,〔〖胡三省注〗云州,汉平城县地。后魏为代都,北齐及后周为恒安镇,贞观七年,置云州及定襄县。〕代州都督窦怀悊、〔〖胡三省注〗悊,与哲同。〕右领军中郎将程务挺将兵击破之。
八月,丁未,上还东都。
中书令、检校鄯州都督李敬玄,军既败,屡称疾请还;上许之。既至,无疾,诣中书视事;上怒,丁巳,贬衡州刺史。〔〖胡三省注〗衡州,汉酃县、蒸阳、耒阳、茶陵县地。吴置湘东郡,梁、陈置衡山郡。隋平陈,置衡州。京师东南三千四百三里,至东都二千七百六十里。〕
太子贤闻宫中窃议,以贤为天后姊韩国夫人所生,内自疑惧。明崇俨以厌胜之术为天后所信,尝密称“太子不堪承继,英王貌类太宗”。又言“相王相最贵”。天后尝命北门学士撰《少阳正范》〔〖胡三省注〗颜延之曲水诗序曰:正体毓德于少阳。注云:东宫,少阳位也。少,诗照翻。〕及《孝子传》以赐太子,又数作书诮让之,太子愈不自安。
及崇俨死,贼不得,天后疑太子所为。太子颇好声色,与户奴赵道生等狎昵,多赐之金帛。司议郎韦承庆上书谏,不听。天后使人告其事。诏薛元超、裴炎与御史大夫高智周等杂鞫之,于东宫马坊搜得皁甲数百领,以为反具;道生又款称太子使道生杀崇俨。上素爱太子,迟回欲宥之,天后曰:“为人子怀逆谋,天地所不容;大义灭亲,何可赦也!”甲子,废太子贤为庶人,遣右监门中郎将令狐智通等送贤诣京师,幽于别所,党与皆伏诛,乃焚其甲于天津桥南以示士民。〔〖胡三省注〗刘昫曰:东都,周之王城,平王东迁所都也。故城在今苑内东北隅。自赧王以后,及东汉、魏文、晋武皆都于今故洛城。隋大业元年,自故洛城西移十八里,置新都,今都城是也。北据邙山,南对伊阙,洛水贯都,有河汉之象、跨洛为桥,曰天津桥。唐世人主,往来东都、西京,而寔都长安,以长安为京师。〕承庆,思谦之子也。〔〖胡三省注〗韦思谦见一百九十九卷永徽元年。〕
乙丑,立左卫大将军、雍州牧英王哲为皇太子,改元,赦天下。
太子洗马刘讷言尝撰《俳谐集》以献贤,贤败,搜得之,上怒曰:“以《六经》教人,犹恐不化,乃进俳谐鄙说,岂辅导之义邪!”流讷言于振州。〔〖胡三省注〗旧志:振州与崖州同在大海洲中,至京师八千六百六里,至东都七千七百九十七里。洗,悉荐翻。撰,士免翻。俳,蒲皆翻。《考异》曰:新传云:“除名为民,复坐事流死振州。”今从《实录》。〕
左卫将军高真行之子政为太子典膳丞,事与贤连,上以付其父,使自训责。政入门,真行以佩刀刺其喉,真行兄户部侍郎审行又刺其腹,真行兄子璿断其首,弃之道中。上闻之,不悦,贬真行为睦州刺史,审行为渝州刺史。真行,士廉之子也。〔〖胡三省注〗旧志:睦州,京师东南三千六百五十九里,至东都二千八百二十一里。渝州,汉末之巴东郡,隋置渝州;京师西南二千七百四十八里,至东都三千四百三十里。高士廉,长孙无忌之舅。〕
左庶子、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坐阿附太子,左迁普州刺史,〔〖胡三省注〗旧志:普州,至京师二千三百六十里,至东都三千二百三里。〕其馀宫僚,上皆释其罪,使复位,左庶子薛元超等皆舞蹈拜恩;右庶子李义琰独引咎涕泣,时论美之。
九月,甲申,以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三品王德真为相王府长史,罢政事。〔〖胡三省注〗唐制,王府置长史、司马。长史,从四品上。司马,从四品下。长史、司马统领府僚,纪纲职务。相,悉亮翻。〕
冬,十月,壬寅,苏州刺史曹王明、〔〖胡三省注〗苏州,古吴国,东汉为吴郡;隋置苏州,因姑苏山而名。〕沂州刺史嗣蒋王炜,〔沂州,汉琅邪国,后魏置北徐州;后周改沂州,以沂水名;隋为琅邪郡,唐复以琅邪郡置沂州。炜,于鬼翻。〕皆坐故太子贤之党,明降封零陵郡王,黔州安置;炜除名,道州安置。〔〖胡三省注〗道州,汉零陵郡泠道、冯乘之地。隋以零陵郡置永州,武德四年,分置营州,贞观八年,改曰道州。旧志:黔州,京师南三千一百九十三里,至东都二千二百七十七里。〕
丙午,文成公主薨于吐蕃。
己酉,车驾西还。
十一月,壬申朔,日有食之。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《宋史》,《辞海》等明确记载,世称涑水先生。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北宋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有史学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
详情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