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总章元年

(戊辰 公元668年)

春,正月,壬下,以右相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。

二月,壬午,李勣等拔高丽扶馀城。〔〖胡三省注〗扶余国之故墟,故城存其名。〕薛仁贵既破高丽于金山,乘胜将三千人将攻扶馀城,诸将以其兵少,止之。仁贵曰:“兵不必多,顾用之何如耳。”遂为前锋以进,与高丽战,大破之,杀获万馀人,遂拔扶馀城。扶馀川中四十馀城皆望风请服。

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,上问以军事,言忠对曰:“高丽必平。”上曰:“卿何以知之?”对曰:“隋炀帝东征而不克者,人心离怨故也;〔〖胡三省注〗事见隋煬帝纪。〕先帝东征而不克者,高丽未有釁也。〔〖胡三省注〗事见太宗纪。釁,许觐翻。〕今高藏微弱,权臣擅命,盖苏文死,男建兄弟内相攻夺,男生倾心内附,为我鄉导,〔〖胡三省注〗鄉,读曰嚮。〕彼之情伪,靡不知之。以陛下明圣,国家富强,将士尽力,以乘高丽之乱,其势必克,不俟再举矣。且高丽连年饥馑,妖异屡降,人心危骇,其亡可翘足待也。”上又问:“辽东诸将孰贤?”〔〖胡三省注〗谓征辽东之诸将也。〕对曰:“薛仁贵勇冠三军;庞同善虽不善斗,而持军严整;高侃勤俭自处,忠果有谋;契苾何力沉毅能断,虽颇忌前,〔〖胡三省注〗忌前,忌人在己前也。〕而有统御之才;然夙夜小心,忘身忧国,皆莫及李勣也。”上深然其言。

泉男建复遣兵五万人救扶馀城,与李勣等遇于薛贺水,〔〖胡三省注〗新书作“萨贺水”。〕合战,大破之,斩获三万馀人,进攻大行城,拔之。

朝廷议明堂制度略定,三月,庚寅,赦天下,改元。

戊寅,上幸九成宫。

夏,四月,丙辰,彗星见于五车。〔〖胡三省注〗五车,五星,五帝车舍也,五帝坐也,主天子五兵;一曰:主五谷丰耗。西北大星曰天库,主太白,主秦;次东北曰狱,主辰星,主燕、赵;次东星曰天仓,主岁星,主鲁、卫;次东南曰司空,主填星,主楚;次西南曰卿星,主荧惑,主魏。五星有变,皆以其所占之。据旧纪,五车在昴、毕间。见,贤遍翻;下同。彗,祥岁翻。〕上避正殿,减常膳,撤乐。许敬宗等奏请复常,曰:“彗见东北,高丽将灭之兆也。”上曰:“朕之不德,谪见于天,岂可归咎小夷!且高丽百姓,亦朕之百姓也。”不许。戊辰,彗星灭。

辛巳,西台侍郎、同东西台三品杨弘武薨。

八月,辛酉,卑列道行军总管、右威卫将军刘仁愿坐征高丽逗留,流姚州。

癸酉,车驾还京师。

九月,癸巳,李勣拔平壤。勣既克大行城,诸军出他道者皆与勣会,进至鸭绿栅,高丽发兵拒战,勣等奋击,大破之,追奔二百馀里,拔辰夷城,诸城遁逃及降者相继。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,勣军继之,围平壤月馀,高丽王藏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,持白幡诣勣降,勣以礼接之。泉男建犹闭门拒守,频遣兵出战,皆败。男建以军事委僧信诚,信诚密遣人诣勣,请为内应。后五日,信诚开门,勣纵兵登城鼓噪,焚城四月,〔〖胡三省注〗“月”,当作“角”,否则作“周”。〕男建自刺,不死,遂擒之。高丽悉平。

冬,十月,戊午,以乌茶国婆罗门卢迦逸多为怀化大将军。〔〖胡三省注〗乌荼国,一曰乌苌,直天竺南,东距勃律六百里,西罽宾四百里。婆罗门,僧也。唐置怀化大将军,从三品,以授蕃官。〕逸多自言能合不死药,上将饵之。东台侍郎郝处俊谏曰:“修短有命,非药可延。贞观之末,先帝服那罗迩娑婆寐药,竟无效;大渐之际,名医不知所为,议者归罪娑婆寐,将加显戮,恐取笑戎狄而止。〔〖胡三省注〗娑婆寐事见上卷显庆二年。〕前鉴不远,愿陛下深察。”上乃止。

李勣将至,上命先以高藏等献于昭陵,具军容,奏凯歌,入京师,献于太庙。十二月,丁巳,上受俘于含元殿。〔〖胡三省注〗东内正殿曰含元殿。唐六典曰:含元殿即龙首山之东趾,阶上高于平地四十余尺,南去丹凤门四百余步,东西广五百步,殿前玉阶三级,每级引出一螭头,其下为龙尾道,委蛇屈曲,凡七转。〕以高藏政非己出,赦以为司平太常伯、员外同正。〔〖胡三省注〗司平太常伯,即工部尚书。按旧书,永徽五年,尚药奉御蒋孝璋员外特置,仍同正员。员外同正,自此始。〕以泉男产为司宰少卿,〔〖胡三省注〗司宰少卿,即光禄少卿。〕僧信诚为银青光禄大夫,泉男生为右卫大将军。李勣以下,封赏有差。泉男建流黔州,扶馀丰流岭南,分高丽五部、百七十六城、六十九万馀户,为九都督府、四十二州、〔〖胡三省注〗新城州、辽城州、哥勿州、卫乐州、舍利州、居素州、越喜州,去旦州、建安州、凡有九都督府。四十二州,存于志者,南苏、盖牟、代那、仓岩、磨米、积利、黎山、延津、木底、安市、诸北、识利、拂涅、拜汉十四州而已。〕百县,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。擢其酋帅有功者为都督、刺史、县令,与华人参理。〔〖胡三省注〗理,犹治也,时避上名,以“治”为“理”,通鉴因唐史成文。〕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检校安东都护,总兵二万人以镇抚之。

丁卯,上祀南郊,告平高丽,以李勣为亚献。己巳,谒太庙。

渭南尉刘延祐,弱冠登进士第,〔〖胡三省注〗渭南县,属雍州,后魏之渭南郡,后周废为县。〕政事为畿县最。〔〖胡三省注〗唐雍州诸县,万年、长安赤县,余县伪畿县。六典曰:城内为京县,城外为畿县。〕李勣谓之曰:“足下春秋甫尔,遽擅大名,宜稍自贬抑,无为独出人右也。”〔〖胡三省注〗史言李勣爱人以德。〕

时有敕,征辽军士逃亡,限内不首及首而更逃者,身斩,妻子籍没。太子上表,以为:“如此之比,其数至多。或遇病不及队伍,怖惧而逃;或因樵采为贼所掠;或渡海漂没;或深入贼庭,为所伤杀。军法严重,同队恐并获罪,即举以为逃,军旅之中,不暇勘当,直据队司通状关移所属,妻子没官,情实可哀。《书》曰:‘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。’〔〖胡三省注〗书大禹谟之言。注云:经,常也。宁失不常之罪,不枉不辜之善。〕伏愿逃亡之家,免其配没。”从之。

甲戌,司戎太常伯姜恪兼检校左相,司平太常伯阎立本守右相。

是岁,京师及山东、江、淮旱,饥。



【作者介绍】

  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《宋史》,《辞海》等明确记载,世称涑水先生。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北宋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有史学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

详情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