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公四年
左丘明
《左传》
戊戌,公元前623年。许僖公三十三年,周襄王二十九年,秦穆公三十七年,齐昭公十年,曹共公三十一年,宋成公十四年,卫成公九年,杞桓公十四年,郑穆公五年,楚穆王三年,鲁文公四年
【经】四年春,公至自晋。夏,逆妇姜于齐。狄侵齐。秋,楚人灭江。晋侯伐秦。卫侯使【經】四年春,公至自晉。夏,逆婦姜於齊。狄侵齊。秋,楚人滅江。晉侯伐秦。衛侯使宁俞来聘。冬十有一月壬寅,夫人來聘。冬十有一月壬寅,夫人风氏薨。薨。
【传】四年春,晋人归【傳】四年春,晉人歸孔达于卫,以为卫之良也,故免之。於衛,以為衛之良也,故免之。
四年春季,晋国人释放孔达回到卫国,这是由于把他作为卫国的好人材,所以赦免了他。
夏,卫侯如晋拜。曹伯如晋会正。夏,衛侯如晉拜。曹伯如晉會正。
夏季,卫成公到晋国拜谢释放孔达。曹共公到晋国商谈纳贡的事情。
逆妇姜于齐,卿不行,非礼也。君子是以知逆婦姜於齊,卿不行,非禮也。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于鲁也。曰:「贵聘而贱逆之,君而卑之,立而废之,弃信而坏其主,在国必乱,在家必亡。不允宜哉?《诗》曰:『畏天之威,于时保之。』敬主之谓也。」之不允於魯也。曰:「貴聘而賤逆之,君而卑之,立而廢之,棄信而壞其主,在國必亂,在家必亡。不允宜哉?《詩》曰:『畏天之威,於時保之。』敬主之謂也。」
在齐国迎接姜氏,鲁国的卿没有去迎接,这是不合于礼的。君子因此知道出姜在鲁国不会有好结果,说:“用尊贵的礼节行聘而用低贱的礼节迎接她,身分是国家的第一夫人而轻待她,立为第一夫人而废弃她,丢掉信用而损害妇女之首的身分,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国家中必然使国家动乱,在家族中必然使家族灭亡。没有好下场是应该的了。《诗》说:‘畏惧上天的威灵,因此就能保有福禄。’这就是说要看重妇女之首这样的身分。”
秋,晋侯伐秦,围秋,晉侯伐秦,圍刓刓、、新城新城,以报王官之役。,以報王官之役。
秋季,晋襄公攻打秦国,包围邧地、新成,以报复王官那次战役。
楚人灭江,秦伯为之降服楚人滅江,秦伯為之降服[1]、出次、出次[2]、不举、不舉[3]、过数、過數[4]。大夫谏,公曰:「同盟灭,虽不能救,敢不矜乎!吾自惧也。」。大夫諫,公曰:「同盟滅,雖不能救,敢不矜乎!吾自懼也。」
楚国人灭亡了江国,秦穆公为这件事穿上素服,出居别室,减膳撤乐,超过了应有的礼数。大夫劝谏。秦穆公说:“同盟的国家被灭,虽然没有救援,岂敢不哀怜呢?我是自己警惕呀。”
君子曰:「《诗》云:『惟彼二国,其政不获,惟此四国,爰究爰度。』其秦穆之谓矣。」君子曰:「《詩》雲:『惟彼二國,其政不獲,惟此四國,爰究爰度。』其秦穆之謂矣。」
君子说:“《诗》说:‘他们两个国家,政事不合法度;四方的国家,只好设法自谋。’秦穆公就是这样的。”
卫宁武子来聘,公与之宴,为赋《湛露》及《彤弓》。不辞,又不答赋。使行人私焉。对曰:「臣以为肄业衛寧武子來聘,公與之宴,為賦《湛露》及《彤弓》。不辭,又不答賦。使行人私焉。對曰:「臣以為肄業[5]及之也。昔诸侯朝正于王,王宴乐之,于是乎赋《湛露》,则天子当阳,诸侯用命也。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,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,彤矢百,玈弓矢千,以觉报宴。今陪臣来继旧好,君辱贶之,其敢干及之也。昔諸侯朝正於王,王宴樂之,於是乎賦《湛露》,則天子當陽,諸侯用命也。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,王於是乎賜之彤弓一,彤矢百,玈弓矢千,以覺報宴。今陪臣來繼舊好,君辱貺之,其敢干[6]大礼以自取戾。」大禮以自取戾。」
卫国的甯武子来鲁国聘问,文公设宴招待他,为他赋《湛露》和《彤弓》两首诗。甯武子没有辞谢,又不赋诗回答。文公派使者私下探问。甯武子回答说:“下臣以为是在练习演奏的。从前诸侯正月去京师向天子朝贺,天子设宴奏乐,在这个时候赋《湛露》这首诗,那就表示天子对着太阳,诸侯听候命令。诸侯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敌人,而且献上自己的功劳。天子因为这样而赐给他们红色的弓一把、红色的箭一百枝、黑色的弓十把和箭一千枝,以表彰功劳而用宴乐来报答。现在陪臣前来继续过去的友好,承君王赐宴,哪里敢触犯大礼来自取罪过?”
冬,成风薨。冬,成風薨。
冬季,成风去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