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作品赏析】
[{"title": "创作背景", "desc": " 本诗是组诗《竹枝词九首》中的第四首。这组诗当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(公元822年)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。夔州在长江三峡的上游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当地流行着叫“竹枝词”的民歌形式。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,他学习屈原作《九歌》的精神,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,制成新的《竹枝词九首》,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。 ", "refer": "吴在庆 编选.刘禹锡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:130-136&梁守中.刘禹锡诗文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36-41", "author": ""}, {"title": "简析", "desc": " “日出三竿”一首,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。诗中的“兰桡”和“狂夫”属于文人用典,与竹枝词的风格不合,有卖弄典故之嫌。“狂夫”一词源自《诗经》,作为妇女称呼自己丈夫的谦辞,曾被唐代诗人大量使用。这里既是用典又是时俗,加上诗中女子给远在成都那个商业兴盛、水陆繁忙之地万里桥的丈夫捎信时思念、嗔怒交织的口吻,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对丈夫怨爱交加的情感。 ", "refer": "吴在庆 编选.刘禹锡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:130-136&梁守中.刘禹锡诗文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36-41", "author": ""}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