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平调·名花倾国两相欢

名花倾国两相欢,长君王带笑看。(长得 一作:常得)

解释春风无限恨,沉香亭北倚栏杆。



【作品赏析】

[{"title": "赏析", "desc": "

  这首诗总承一、二两首,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,融为一体。全诗构思精巧,辞藻艳丽,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,描绘出人花交映、迷离恍惚的景象,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。

\r\n

  起首二句“名花倾国两相欢,长得君王带笑看”,“倾国”美人,当然指杨妃,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,并用“两相欢”把牡丹和“倾国”合为一提,“带笑看”三字再来一统,使牡丹、杨妃、玄宗三位一体,融合在一起了。

\r\n

  由于第二句的“笑”,逗起了第三句的“解释春风无限恨”,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,这一句,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,君王既带笑,当然无恨,烦恼都为之消释了。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──“沉香亭北”。花在阑外,人倚阑干,十分优雅风流。

", "refer": "裴斐.李白诗歌赏析集.成都:巴蜀书社,1988:45-49&萧涤非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246-247", "author": ""}, {"title": "创作背景", "desc": "

 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。唐玄宗天宝二年(公元743年)或天宝三年(公元744年)春天的一日,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,因命李白作新乐章,李白奉旨作了三首,这是其中一首。

", "refer": "裴斐.李白诗歌赏析集.成都:巴蜀书社,1988:45-49&萧涤非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246-247", "author": ""}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