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作品赏析】
[{"title": "创作背景", "desc": " 这首诗是《竹枝词九首》中的第六首。这组诗当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(公元822年)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。夔州在长江三峡的上游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当地流行着叫“竹枝词”的民歌形式。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,他学习屈原作《九歌》的精神,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,制成新的《竹枝词九首》,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。 ", "refer": "吴在庆 编选.刘禹锡集.南京:凤凰出版社,2014:130-136&梁守中.刘禹锡诗文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36-41", "author": ""}, {"title": "赏析", "desc": " 这首诗用波浪不能摧毁滟滪堆起兴,并以此比喻“人心不如石”。作者把“人心”和“石”这些原本不相关的物象在特殊的语境联系起来,于平常中出新意,使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形象化。这里的比喻与“国风”中本体和喻体简单的一一对应、具体直观表述的比喻不太一样,而是用比来表达心中的幽怨愁情,用在对人生感慨和恋情的抒发上。如“人心不如石”句,人心和石本没有可比性,二者之间本不能构成对应关系,但在具体的语境中,二者却因用比而建立起意象的联想机制。诗人把他的人生感悟融进这两个比喻之中,形象而深刻地传达心中的隐痛和感伤。 ", "refer": "萧涤非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837-841&周啸天 等.唐诗鉴赏辞典补编.成都:四川文艺出版社,1990:484-486&施蛰存.唐诗百话(中).西安: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,2014:123-134&李丽 刘志林.浅析刘禹锡《竹枝词》的内容特色.北方文学(中),2016(11):66.", "author": ""}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