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高皇后三年
(丙辰 公元前185年)
夏,江水、汉水溢,流四千余家。〔〖胡三省注〗班志:江水出蜀郡湔氐道徼外岷山,东南至江都入海。《禹贡》:嶓冢导漾,东流为汉。孔安国注曰:泉始出山为漾水,东南流为沔水,至汉中东行为汉水。班志:陇西氐道县,《禹贡》漾水所出;至武都为汉。又于武都注曰:东汉水受氐道水,一名沔,过江夏,谓之夏水,入江。又,汉中郡有沔阳县,如淳注曰:此方人谓汉水为沔水。师古曰:汉上曰沔。《水经》则以为沔、漾异源。漾出陇西氐道嶓冢山,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。其流,东南历白水、葭萌,又东南过巴郡阆中至江津县而入于江,涪水注之,庾仲雍所谓内水者也。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,一名沮水,东迳汉中郡沔阳、南郑、成固等县,又东迳西城、锡县,又东迳南郡襄阳、中庐,即宜城郡当阳县,又东迳江夏云杜县,又南至沙羡县入江。予据《禹贡》,导漾东流为汉,又东为沧浪之水,过三澨,至大别南入于江,则汉水源出于漾。据《水经》,则漾会于涪,沔入于江,所出异源,所入异派。据班志,则漾出陇西氐道,至武都为汉水;而东汉水受氐道水,通谓之沔,过江夏而入于江。则漾、沔似合为一矣,然又言沮水出沮县南至沙羡入江,与《水经》所谓沔水即沮水说似不合而实合也。〕
秋,星昼见。
伊水、洛水溢,流千六百余家。〔〖胡三省注〗班志伊水出弘农郡熊耳山,东北入洛水。《水经》:伊水出南阳县蔓渠山。郦道元注:即麓大同,陵峦互别耳。又班志:洛水出弘农上洛县,东北至河南巩县入河。〕汝水溢,流八百余家。〔〖胡三省注〗应劭曰:汝水出弘农县,入淮。《水经》:汝水出南阳鲁阳县之大盂山,东南迳颍川之郏、定陵、郾,又东南过汝南之上蔡、平舆,南入于淮。〕
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《宋史》,《辞海》等明确记载,世称涑水先生。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北宋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有史学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
详情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