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太祖高皇帝 九年
(癸卯 公元前198年)
冬,上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,〔《〖胡三省注〗师古曰:于外庶人家取女,而名之为公主。〕以妻单于;使刘敬往结和亲约。
臣光曰:建信侯谓冒顿残贼,不可以仁义说,而欲与为婚姻,何前后之相违也!夫骨肉之恩,尊卑之叙,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;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!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,服则怀之以德,叛则震之以威,未闻与为婚姻也。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,奚有于妇翁!建信侯之术,固已疏矣;况鲁元已为赵后,又可夺乎!
刘敬从匈奴来,因言:“匈奴河南白羊、楼烦王,去长安近者七百里,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。秦中新破,〔《〖胡三省注〗秦中,谓关中,故秦地也。新破,谓经兵革之后未殷实。〕少民,地肥饶,可益实。夫诸侯初起时,非齐诸田、楚昭、屈、景莫能兴。〔《〖胡三省注〗齐之王族,诸田也;楚之王族,昭、屈、景也;皆二国之强家。师古曰:今高陵、栎阳诸田,华阴、好畤诸景及三辅诸屈、诸怀尚多,皆此时之所徙也。〕今陛下虽都关中,实少民,东有六国之强族,一日有变,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。臣愿陛下徙六国后及豪杰、名家居关中,无事可以备胡,诸侯有变,亦足率以东伐。此强本弱末之术也。”上曰:“善!”十一月,徙齐、楚大族昭氏、屈氏、景氏、怀氏、田氏五族及豪杰于关中,与利田、宅,〔《〖胡三省注〗谓便利田宅也。〕凡十馀万口。
十二月,上行如洛阳。
贯高怨家知其谋,上变告之。〔《〖胡三省注〗谋,谓谋弑上,事始上卷七年。怨,于元翻,又如字。变,非常也;谓上告非常之事。〕于是上逮捕赵王及诸反者。〔《〖胡三省注〗师古曰:逮捕,谓事相连及者皆捕之。一曰:在道守禁相属不绝,若今之传送囚耳。贡父曰:逮者,其人存在,直追取之;捕者,其人亡,当讨捕也;故有或但言逮,或但言捕,知异义也。一曰:逮,《易辞》;捕,加力也。逮,徒呼召之;捕,则加束缚矣。〕赵午等十馀人皆争自刭,贯高独怒骂曰:“谁令公为之?今王实无谋,而并捕王。公等皆死,谁白王不反者?”〔《〖胡三省注〗白,明白也。〕乃轞车胶致,〔《〖胡三省注〗师古曰:轞车者,车而为槛形,以版四周之,无所通见。《史记正义》曰:胶致者,胶密不得开,送致京师也。〕与王诣长安。高对狱曰:“独吾属为之,王实不知。”吏治,搒笞数千,刺剟,〔《〖胡三省注〗搒,音彭。剟,丁劣翻。《索隐》曰:剟,亦刺也;应劭曰:以铁刺之也。〕身无可击者,终不复言。吕后数言:“张王以公主故,不宜有此。”上怒曰:“使张敖据天下,岂少而女乎!”〔《〖胡三省注〗少,诗沼翻。而,汝也。〕不听。
廷尉以贯高事辞闻。上曰:“壮士!谁知者?以私问之。”〔《〖胡三省注〗盖欲求贯高平日相知昵者,以其私问之。〕中大夫泄公曰:〔《〖胡三省注〗班表:郎中令之属有太中大夫、中大夫,皆掌论议。泄,音薛。泄,姓也;秦时卫有泄姬。〕“臣之邑子,素知之,此固赵国立义不侵,为然诺者也。”〔《〖胡三省注〗言以义自立,不受侵辱,重于然诺也。〕上使泄公持节往问之箯舆前。〔《〖胡三省注〗韦昭曰:如今舆床,人舆以行。师古曰:箯舆者,编竹木以为舆形,如今之食舆。高时搒笞刺剟委困,故以箯舆处之。《索隐》曰:服虔云:编竹木如今峻,可以粪除也。何休注公羊:笋,音峻。笋者,竹箯,一名编,齐、鲁以北名为笋。郭璞《三苍注》云:箯,轝土器,音鞭。〕泄公与相劳苦,如生平驩,〔《〖胡三省注〗劳,力到翻。相劳,且问其所苦也。〕因问:“张王果有计谋不?”〔《〖胡三省注〗不,读曰否。〕高曰:“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、妻子乎?今吾三族皆以论死,〔《〖胡三省注〗谓以罪论抵死。〕岂爱王过于吾亲哉?顾为王实不反,独吾等为之。”具道本指所以为者、王不知状。于是泄公入,具以报上。
春,正月,上赦赵王敖,废为宣平侯,徒代王如意为赵王。
上贤贯高为人,使泄公具告之曰:“张王已出。”因赦贯高。贯高喜曰:“吾王审出乎?”泄公曰:“然。”泄公曰:“上多足下,故赦足下。”贯高曰:“所以不死,一身无馀者,白张王不反也。今王已出,吾责已塞,死不恨矣。且人臣有篡弑之名,何面目复事上哉!纵上不杀我,我不愧于心乎!”乃仰绝亢,遂死。〔《〖胡三省注〗苏林曰:亢,颈大脉也,俗所谓胡脉也。师古曰:亢者,总谓颈耳。《尔雅》云:亢,鸟咙,即喉咙也。亢,音冈,又下郎翻。〕
荀悦论曰:贯高首为乱谋,杀主之贼;〔《〖胡三省注〗杀,读曰弑。〕虽能证明其王,小亮不塞大逆,私行不赎公罪。《春秋》之义大居正,〔《〖胡三省注〗大居正者,以居正为大也。〕罪无赦可也。
臣光曰:高祖骄以失臣,贯高狠以亡君。使贯高谋逆者,高祖之过也;使张敖亡国者,贯高之罪也。
诏:“丙寅前有罪,殊死已下,皆赦之。”
二月,行自洛阳至。
初,上诏:“赵群臣宾客敢从张王者,皆族。”郎中田叔、客孟舒皆处髡钳为王家奴以从。〔《〖胡三省注〗田叔、孟舒,皆赵国郎中也。〕及张敖既免,上贤田叔、孟舒等。召见,与语,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。〔《〖胡三省注〗师古曰:古者以右为尊;言材用无有过之者,故云无出其右也。贡父曰:古者居则贵左,兵则贵右;贵右似战国时俗也。〕上尽拜为郡守、诸侯相。〔《〖胡三省注〗班表:郡守,秦官,掌治其郡,秩二千石。汉初,诸侯王国亦置丞相,统众官、群卿大夫都官,如汉朝。景帝中五年,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,天子为置吏,改丞相曰相,秩二千石。〕
夏,六月,乙未晦,日有食之。
是岁,更以丞相何为相国。〔《〖胡三省注〗自丞相进相国,则相国之位尊于丞相矣。〕
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《宋史》,《辞海》等明确记载,世称涑水先生。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北宋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有史学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
详情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