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赧王九年

(乙卯 公元前306年)

秦昭王使向寿平宜阳,〔〖胡三省注〗平,正也,和也。正宜阳之疆界而和其民人也。〕而使樗里子、甘茂伐魏。甘茂言于王,以武遂复归之韩。〔〖胡三省注〗《史记正义》曰:武遂本属韩,近平阳。楚世家云:韩先王之墓在平阳,武遂去之七十里。去年秦拔宜阳,因涉河城武遂,今复归之韩。〕向寿、公孙奭争之,不能得,由此怨谗甘茂。茂惧,辍伐魏蒲阪,亡去。〔〖胡三省注〗班志,蒲阪县属河东郡,旧曰蒲。应劭曰:秦始皇东巡,见长阪,因加“阪”云。《括地志》:蒲阪故城,在蒲州河东县南五里。〕樗里子与魏讲而罢兵。〔〖胡三省注〗讲,和也。〕甘茂奔齐。

赵王略中山地,至宁葭;〔〖胡三省注〗《水经注》:衡漳水东北历下博城西,又西迳乐乡县故城南,又东引葭水注之。葭,音加。〕西略胡地,至榆中。〔〖胡三省注〗《水经注》:诸次水出上郡诸次山,其水东迳榆林塞,世又谓之榆林山,即汉书所谓“榆溪旧塞”者。自溪西去,悉榆柳之薮,缘历沙陵,届龟兹县西出,故云广长榆也。王恢曰“树榆为塞”,谓此。苏林以为榆中在上郡,非也。按始皇本纪:西北逐匈奴,自榆中并河以东,属之阴山。然榆中在金城东五十许里,阴山在朔方东,以此推之,不得在上郡。余谓苏林之说固未为尽,而道元所谓榆中在金城东五十许里亦非也。据卫青取河南地,案榆溪旧塞,正在唐麟、胜二州界,其西则接古上郡之境。况诸次水出上郡,迳榆林塞入河,则榆中在上郡之东明矣,诸次水无西流至金城、榆中之理。夷考其故,道元特以班志金城郡有榆中县,遂牵合以为说,不知此一节之误尤甚于苏林也。《史记正义》曰:榆中,胜州北河北岸也。杜佑曰:胜州榆林郡南即秦榆林塞。〕林胡王献马。〔〖胡三省注〗如淳曰:林胡,即儋林。余谓此胡种落依阻林薄,因曰林胡。〕归,使楼缓之秦,仇液之韩,王贲之楚,〔〖胡三省注〗归,谓赵王自略中山归也。仇,姓也。春秋时,宋有大夫仇牧。液,音亦。之,往也,如也。贲,音奔;康曰:离之父,翦之子。余按离父、翦子,秦将也;此王贲乃赵人,康说非是。〕富丁之魏,〔〖胡三省注〗富,姓也。春秋时,周有大夫富辰。〕赵爵之齐;代相赵固主胡,致其兵。〔〖胡三省注〗致者,使之至也。〕

楚王与齐、韩合从。〔〖胡三省注〗楚与齐、韩合从,寻即倍之,适足致齐、韩之兵耳。〕



【作者介绍】

  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《宋史》,《辞海》等明确记载,世称涑水先生。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北宋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有史学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

详情>>